磨杵成针的故事,李白磨杵成针的故事
磨杵成针明代曹学佺蜀中广纪上川南道彭山杲引杲志云:杲东北二十五里有磨针溪,在象耳山下,相传李白读书山中,学未成弃去,适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何为?曰:欲磨作针耳。白感其言,遂还卒业,杵,是捣物的棒槌,要把铁杵磨成针谈何容易,李白因此收到启发教育,发愤读书,终有所成,俗语: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本此。联系到古人刻苦读书,勤奋学习,终成大器的成语故事不胜枚举。
意思近于磨杵成针的还有磨穿铁砚,说的是五代时桑维翰,读书写字、勤奋习业,将所用的铁砚台都磨穿了,始成进士,说明他用功之深。而苏秦的锥刺股,汉孙敬的头悬梁,其刻苦学习之精神可嘉,但靠牺牲睡眠来读书,有悖生理活动规律,一班人做不到,也不可取。铁杵磨针这则典故,属名人轶事、寓言传说,恐难如传记之写真人真事。是否真有个老媪磨铁杵做针,李白是否受此启迪而转变人生,学业长进,终成为名传千古的大诗人,并不重要,但这个故事所包含的哲理,发人深省。
1、铁杵磨针成语故事50字数?磨杵成针成语故事唐朝着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2、铁棒磨成针故事概括『壹』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讲的是什么故事大诗抄人李白,幼年时有一天觉得读书枯燥无味,便丢下书,逃学出去玩。当他闲游闲逛时看见一位老妈妈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着一很粗大的铁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神情十分专注.李白问:请问你在干吗?老妇人回答:磨针.李白觉得很不明白,李白脱口又问道:这么粗大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老妈妈才抬起头来,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说:是的,铁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李白听了老妈妈的话,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于是他重新回到书房,翻开原来读不懂的书,继续读起来。是啊.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去做,什么事也能做成的.读书也是这样,虽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坚持多读,天天读,总会读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