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读后感
读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有感来到组织部的第一次例会,领导向我们新人推荐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是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书中的林震和我很像,我们俩年岁相仿,情况相似,虽然他对人对事有一种过于理想化的心态,但是这个人物身上的正义、朝气,敢于和坏现象坚持斗争的精神,值得我去学习,也正是他身上的这股劲,让赵慧文同志对他说:是的,见到你我好像又年轻了。
1、《组织来了个年轻人》中林震的形象纠正下是《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由王蒙发表于1956年9月号的《人民文学》上。鉴于此人物的政治敏感性,我不过多说明,作者主要描述林震这样青年革命者在时代面前产生的惶惑感,肯定林震的理想精神与青春热情,因此将小说结尾时林震敲响组织部长的门的声音看作是一种“毅然从惶惑中走出”的信号,表达的是“向生活冲击的勇气”。作为一篇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截取的是主人公林震人生的一个横断面,设定的故事的起因是林震因工作出色,由小学教师的岗位被调到组织部工作,小说叙述时间的逻辑起点是林震到组织部报到。
“现在二十二岁,他的生命史上好像还是白纸,没有功勋,没有创造,没有冒险,也没有爱情连给某个姑娘写一封信的事都没有做过。”因此,他将工作的调动想象为“也许真正的生活在这里开始了?”故事的主体部分是林震在组织部所谓“真正的生活”中所经受的考验,具象化的事件是因为通华麻袋厂厂长王清泉的官僚主义事件所引发的组织部内部的分歧与矛盾。
2、《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的性格特征是一个颇有深度的官僚主义者形象或者说是一个超出了官僚主义者的形象。他有一定的革命经历,工作能力很强。但是,他对损害党个人民利益的错误缺点,却麻木不仁。他的口头禅“就那么回事”,表现了他看透一切、极端冷漠、不思进取的人生态度。刘世吾一直被随意性地定为有着复杂思想性格的官僚主义者代表。但是,当我们稍稍远离了这一段历史,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新审视这一人物形象时。
3、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性格特征在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林震是个富于理想主义精神、勇于进取的人。他来到当地的组织部门,对党的工作者的生活充满了神圣的憧憬,故而与刘世吾发生尖锐的矛盾冲突。他们的矛盾归根到底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的两种不同态度的矛盾。林震还年轻,他也有弱点。他的理想主义不是从实际生活中产生的,例如他是根据电影里全能的党委书记的形象来猜测党的工作者的,所以会碰壁。
在讨论麻袋厂问题的区委常委会上,他勇敢地站出来,提出一个人们需要深思的问题:“王清泉个人是作了处理,但是如何保证不再有第二、第三个王清泉出现呢?”并掷地有声地表示:“党是人民的、阶级的心脏,我们不能容忍心脏上有灰尘,就不能容忍党的机关的缺点!”他在实际的生活和斗争中成长、成熟起来,懂得了生活的真正美好和分量,懂得了斗争的困难和价值,渐渐明白单凭个人的勇气是做不成任何事情的。